全文翻译:跨发育过程对大脑类器官三维结构进行从介观到纳米级的成像 | Biokingdom
罗德里格斯-加西亚等人(2022)的研究提出了一种成像三维脑类器官的新方法,该方法将组织膨胀技术与光片荧光显微镜(LSFEM)相结合。该技术可在单次成像中实现从介观到纳米级分辨率的跨尺度类器官成像。增强的成像能力使研究者能够对类器官发育过程中的各类结构参数进行精细化可视化和定量分析,包括细胞类型、组织构架以及突触等亚细胞结构。研究者证明了该方法在揭示脑类器官关键发育过程和结构细节方面的有效性,使其成为发育研究和疾病研究领域的重要工具。
CERO 3D | Matrigel & Shaker |
![]() |
![]() |
如图所示:(F)为采用方案II生成的3月龄脑类器官光学切片,(G)为采用方案I生成的2月龄脑类器官光学切片。两个样本均进行了Hoechst(显示细胞核)与ZO1(显示神经上皮玫瑰团顶面)染色。 |
采用两种不同方案生成脑类器官:一种使用CERO 3D培养箱,另一种则不使用该设备:
方案1:(基质胶嵌入&摇床培养): (1)诱导多能干细胞消化为单细胞悬液,接种于96孔板 (2)使用StemFlex培养基进行细胞培养 (3)隔日更换培养基,持续5天 (4)将类器官转移至低吸附性6厘米培养皿,使用神经诱导培养基 (5)培养5-6天后更换为神经分化培养基 (6)将类器官嵌入基质胶,在细胞培养摇床中培养5天,每2-4天更换培养基 (7)从第35天起更换为补充培养基 |
方案2:(CERO 3D培养箱) (1)将诱导多能干细胞消化为单细胞悬液 (2)将细胞转移至AggreWell 800孔板,使用补充培养基进行类器官成型培养 (3)前5天每日更换不含ROCK抑制剂的培养基 (4)后将类器官转移至CERO培养管,在台式旋转生物反应器(CERO)中继续培养 (5)第5至12天期间隔日补充培养基 (6)第12天起改用含bFGF的培养基(替代SMAD抑制剂),持续4天 (7)自第16日起使用无补充培养基,维持隔日换液频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