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MC免疫测试(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based Immunotoxicity Assay)是一种基于人体外周血单核细胞的体外免疫毒性评估技术,用于预测药物(尤其是生物制剂如单克隆抗体)在人体内可能引发的免疫反应风险。
全称: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组成:包含人体免疫系统的核心细胞类型:
T细胞(负责细胞免疫)
B细胞(产生抗体)
NK细胞(自然杀伤细胞)
单核细胞(分化为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
来源:从健康志愿者或患者的外周血中分离获得(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
通过体外模拟药物与人体免疫细胞的相互作用,检测以下关键反应:
细胞因子风暴(Cytokine Release Syndrome, CRS):测量药物刺激后IL-6、TNF-α、IFN-γ等炎症因子的释放水平。
T细胞活化:检测CD69/CD25等T细胞活化标志物的表达。
免疫细胞增殖/凋亡:分析细胞分裂指数(CFSE染色)或凋亡率(Annexin V检测)。
典型案例:在文件中提到的TGN1412单抗灾难(页2、页3)中,若使用PBMC测试,可提前预测其引发极端免疫风暴的风险(传统猴模型未能预警)。
原文下载地址:https://fb.biokingdom.top/f/51bf2594322a40f49394/

直接人体相关性:使用人体原代免疫细胞,避免动物模型跨物种差异(如文件页2指出猴模型对某些单抗不敏感)。
替代高风险动物实验:可取代部分非人灵长类(NHP) 试验(页2:NHP测试成本高达$8万/次)。
精准预测免疫毒性:文献支持其预测CRS的准确性 >80%(页11引用7:Vessiliier et al. 2015)。
符合监管趋势:FDA路线图明确将PBMC列为关键NAMs(页6-7),用于单抗开发的免疫风险评估。
| 局限性 | 解决方案 | 文件依据 |
|---|---|---|
| 缺乏组织微环境 | 结合器官芯片(MPS) 共培养 | 页3:MPS模型 |
| 供体个体差异 | 多供体混合测试(≥10人) | 页7:标准化建议 |
| 无法模拟慢性反应 | 整合计算模型(AI/ML) 预测 | 页3:AI/ML应用 |
单克隆抗体(mAbs)安全评估(页2):替代90%的动物测试,尤其适用于Fc受体结合型抗体(如CD28超激动剂)。
FDA监管接受案例(页7):在IND/BLA申请中提交PBMC数据,支持减少或豁免动物试验。
组合测试策略(页4)与PBPK模型、器官芯片联用,构建“虚拟人体”毒性预测系统。
标准化协议:ICCVAM(页8)正推动统一PBMC测试的GLP标准。
AI增强分析:结合机器学习预测个体化免疫风险(页11引用11:AbImmPred模型)。
动态培养系统:开发微流体装置模拟体内免疫细胞循环(页3:MPS整合方向)。
PBMC免疫测试是减少动物依赖的关键NAMs技术,通过直接利用人体免疫细胞在体外预测药物免疫毒性。FDA路线图(页6-7)将其定位为单抗类药物的优先替代方案,并正在通过跨机构协作(ICCVAM/NIH)推动其标准化和监管接受。未来该技术将与器官芯片、AI模型深度整合,逐步实现“动物测试作为例外”的愿景(页6)。